我们总能在古建筑的结构中找到减隔震产品的影子。也许现代人是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的灵感。那些历经数次震灾的华丽建筑,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古代建筑台基做的非常大,相当于一个整体浮筏将上部结构托起,这个台基相当于现在的隔震支座,使上部建筑随震动波飘浮在这个浮筏上,从而保护上部结构。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结构主材的柔性框架体系和斗栱屋顶相当于现在的阻尼器和BRB屈曲约束支撑,既可自动复位,又起到应有的阻尼作用,梁柱结构的合理搭配,使之能屹立百年。另外榫卯结构在D震时也体现出了柔性连接的魅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和减抗震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国家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人们终将战胜地震灾害,在地球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