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各种巧妙的装配手段,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降至最低。这些建筑都成功地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且其柔性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现代建筑中,用隔震支座的隔震层相当于古代建筑台基的整体浮筏式作用,隔震支墩相当于和地面成为一个整体,如同古建筑的台基,既承载着上部结构,又可通过隔震支座的柔性变形减少地震能量的上传。BRB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等减隔震产品,其作用同于我国的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结构主材的柔性框架体系和斗栱屋顶。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和减抗震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国家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人们终将战胜地震灾害,在地球村安居乐业。